孩子的身高,是爸爸妈妈们关心的大问题:孩子个子长得矮,怎么回事?究竟是先天遗传还是后天导致?营养失衡还是锻炼不够?在如今物质丰富的年代,吃得好、吃得饱已经不是问题,然而有些孩子的身高增长却未能如家长所愿,成为家长们面临的一大难题。今天我们就一起聊聊儿童“长个子”这件大事。
什么是矮身材?
身高没有绝对的标准,但是有一个相对的范围。目前临床上一般用标准差法或百分位法来判断身材矮小,即在相似生活环境下,儿童身高低于同年龄、同性别、同地区、同种族正常儿童身高的2个标准差(-2SD)或3个百分位(-1.88SD),就可诊断为矮身材。
简单来说,将100个同性别、同年龄的孩子由低到高排队,排在前3名的孩子就可能患有矮小症。
家长可参考下表对照(粉色女孩,蓝色男孩),看看孩子的身高发育是否“输”在了起跑线上。如果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是班级里同性别孩子中个子最矮的,或每年生长速度少于5厘米时,应考虑孩子可能存在生长障碍。
不少家长抱着“早长晚长”、“二十三窜一窜”的传统观念等着孩子在青春期蹿个儿,会一直观望到十四五岁,甚至十七八岁,这是不对的。这可能导致孩子在成年后遇到求学、就业、婚恋、交际等各方面的困难,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人格发展。
儿童的生长发育是有规律的,每一位家长都应重视准确给孩子测量身高,以便早期发现问题。婴儿一般足月出生时身长50厘米,小于47厘米则提示有宫内生长迟缓;生后第一年增长25厘米,第2年增长10~12厘米,第3年至青春期开始生长速度为每年平均6-7厘米,青春期每年增长8~12厘米,持续2~4年。一般2岁以后每年身高增长小于5厘米,青春期每年增长小于6.5厘米时,认为生长速度下降,应及时就诊,及早治疗。
决定身高的因素有哪些?
可以形象的概括为“七分天注定,三分靠打拼”,如果打拼好了,能长5-10cm。先天因素(遗传因素)占70%,后天因素(营养因素、 运动因素 、 睡眠因素、 情绪因素)占30%。
营养因素:体格正常生长所需的能量、蛋白质和氨基酸,必须由食物供给,主要是肉、蛋及豆类食物。每日摄入一个鸡蛋、500毫升奶、适量肉食。骨的形成还需要足够量的钙、磷及微量的锰和铁。每日补充维生素D400-800国际单位;适当补充钙制剂,一日300毫克。
家长注意!
不要让孩子养成偏食的习惯,更不要让孩子过多地吃零食而影响重要营养物质的摄入。
运动因素:运动能刺激生长激素的分泌,运动能刺激长骨干骺端软骨的骨化,使长骨增长,运动可以增强孩子的抵抗力,使孩子少生病,减少疾病时对身高的影响,户外运动日光照射时可以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,帮助钙吸收。
睡眠因素:生长激素在睡眠状态下的分泌量是清醒状态下分泌量的3倍,所以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长高。俗话说“睡一觉,长一分” 。
睡眠时肌肉放松,有利于关节和骨骼伸展。
睡眠时间的长短因年龄而不同,每个个体也有很大差别。
睡眠时间:
新生儿为16~20小时
1~3岁为12~14小时
4~6岁约为11~12小时
7~10岁平均为10小时
10~14岁为9小时
情绪因素:保持愉悦的情绪,精神心理异常可影响儿童体格的生长。如在父母离异、儿童与监护人之间关系不正常、受虐待或儿童受到其他严重的刺激,其生长速度会逐渐减慢,导致生长迟缓。当患儿得到善待后,生长速度可恢复正常。身体矮小又会加重孩子的自卑心理,影响情绪。
家长注意!
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,每天表扬孩子一次以上;使孩子保持愉快心情,尤其在进餐时和睡前时间。
除了以上因素还有疾病因素:慢性疾病,如慢性腹泻、肝肾疾病、严重贫血、反复感染等;先天性疾病,如先天性心脏病、染色体异常、骨骼发育异常、遗传代谢病等。
发现孩子矮小怎么办?
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比同龄儿童矮半个头、一直坐班级第一排、一年长不到5厘米、八九岁就开始性发育,一定要第一时间带其到正规医院的儿科就诊,及时查明原因。
矮身材在临床上强调“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”,孩子的年龄越小,骨骺的软骨层增生及分化越活跃,孩子生长的空间及潜力越大,药物促生长效果越好;另一方面,孩子的体重越重用药剂量就越大,治疗费用就越高,一般3~12岁都是矮身材治疗时间,而4~6岁则是矮身材治疗的黄金时间。
只要坚持正规治疗并做好系统的身高管理,一般都会获得较为理想的成年身高。
8·18中国儿童长高日
818,寓意“拔一拔”,在中国儿童长高日到来之际,铁岭市中心医院儿科即将开展“健康成长、非你莫暑”暑期儿童生长发育健康义诊活动,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,引起社会大众对孩子生长发育问题的关注,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贡献一份力量。
活动时间:2022年8月13日-8月16日(周六周日正常义诊)
活动地点:铁岭市中心医院儿科门诊(岭东院区)
活动对象:身高落后及期望学习更多生长发育知识的孩子和家长
年龄范围:4-14周岁儿童
健康义诊 等你参加
作者 | 侯博
审核 | 王瑞平
编辑 | 宣传科